校園文化的特征
一、互動性。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這里教師的作用,學校領導的作用,即教師的教師作用是關鍵。領1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為對師生員工的影響不可低估,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是巨大的。
二、滲透性。校園文化,象和熙的春風一樣,漂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做事的態度和情感中。
三、傳承性。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校園文化建設方案,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或數代人自覺不自覺地締造的,而且代代相傳,相沿成習。似乎有一種遺傳因子。 任何一種校園文化,一經形成之后,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必然傳承下去,不因時代、社會制度不同而消失,當然會有所損益。然而其精神實質卻是永續的,永生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雅。” “孟母三遷”就是環境熏陶人成功的范例。具有生命力的環境文化對人的發展和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環境無瑕點,處處能說話”,農村小學不同于城市小學的是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校舍比較簡陋等諸多因素。因此,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根據實際,從校容校貌、教學設施、生活資料等校園文化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外在標志,加強農村小學物質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建設該關注什么?
一是校長的“執政能力”
校長的“執政能力”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行政信念和行政價值,就有什么樣的學校行政道德和行政意識。
二是教師文化
課程改革是一場新舊學校文化的角逐。課程改革的深化需要一種新型的學校文化,而學校文化轉型關鍵在于教師文化的革新,需要進行教師合作文化的重建。
三是學生文化
學生文化是指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特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文化的建設直指未來發展。
四是課程文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次“課程文化”的再造。而再造的“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重建的根基,安徽校園文化建設,打牢根基,才能建設學校文化大廈。
五是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指的是一個組織的行為規范和共同的價值觀念,是一個組織共有的哲學觀、信仰、期望、態度。借鑒企業文化的研究視角來探討學校文化的建設,可以在學校發展中更多地考慮其文化內涵的建設和形成,如學校組織中文化的各個層面(深層、中層、表層)或組織文化、制度文化、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等。
六是學校價值觀
學校價值觀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先進的教育價值觀提升學校文化品位,不僅是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而且對學校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本網站全力支持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實施的“違禁詞”相關規定,且已竭力規避使用“違禁詞”。故即日起凡本網站任意頁面含有“違禁詞”介紹的文字或圖片,一律非本網站主觀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戶一切行為的參考依據。凡訪客訪問本網站,均表示認同此條約!感謝配合!
您好,歡迎蒞臨安徽奧美,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